金屬切削機床與砂輪機操作常見事故隱患
操作金屬切削機床和砂輪機時,以下安全隱患極易引發(fā)事故:
設備帶電風險: 機床接地失效、線路漏電,或工作照明未使用安全電壓,易導致操作人員觸電。
旋轉部件卷入危險: 設備旋轉部位如有凸出的楔子、銷子等,且未加裝有效防護罩,極易纏繞、卷入操作者的衣物或身體部位。
飛屑與碎屑傷害: 清理金屬切屑缺乏專用工具,或操作者未佩戴防護眼鏡,可能造成手部等身體部位的刺傷、割傷,以及飛濺碎屑擊傷眼睛。
細長工件甩動傷人: 加工細長桿狀或軸類零件時,若工件尾部未安裝可靠的防彎曲裝置或支撐托架,高速旋轉下工件可能大幅甩動,猛烈打擊周圍人員。
工件/部件飛出事故: 待加工或已加工的零件、夾具裝夾不牢固,在設備運轉過程中可能松脫飛出,擊傷操作者或附近人員。
防護缺失或失效: 防護網(wǎng)、安全聯(lián)鎖裝置、防護欄、活動保護蓋等關鍵防護設施不全、損壞或維護不及時,會導致操作者肢體被卷入、碾壓。
砂輪破裂風險: 砂輪本身存在裂紋,或安裝固定方法不符合規(guī)范要求(如裝卡不當、不平衡),運行中可能發(fā)生砂輪爆裂,碎片高速飛出擊傷人員。
手套卷入風險: 操作旋轉類機床(如車床、鉆床)時佩戴手套,手套極易被旋轉部件(如主軸、卡盤、工件)鉤掛卷入,導致嚴重的手部絞傷甚至斷指。
碳素鋼表面硬化方法碳素鋼通過特定的熱處理工藝,可在工件表面形成硬化層,同時保持內部韌性(外硬內韌),且相比高合金鋼更具成本優(yōu)勢。常見的表面硬化工藝包括滲碳、碳氮共滲和滲氮。1. 滲碳處理 (Carburizing)原理: 將低碳鋼工件置于富碳環(huán)境中加熱,使碳原子滲入工件表層。目的: 顯著提高工件表面
機械加工工序順序安排的核心原則制定機械加工工藝路線時,為確保質量、效率、經(jīng)濟性和安全性,工序順序的安排需遵循以下核心原則:基準先行:首要任務是加工選定的精基準面。后續(xù)工序以該精基準定位,加工其他表面。該原則的另一層含義是:在關鍵精加工工序前,應重新修整(如研磨)精基準,以確保其精度滿足精加工的高要求